鼻子堵、眼睛痒,喷嚏和咳嗽不断……这些症状可能是感冒,也可能是过敏。春天是过敏高发季节,许多人对过敏有各种疑问。为什么感觉过敏的人越来越多?原本不过敏的人为何忽然开始过敏?小时候过敏的东西长大后反而不敏感了?这些问题都与过敏体质有关。
过敏性疾病的发病原因复杂,通常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某些特殊基因特征的人群更易发生过敏性疾病。我们在生活中接触的所有物质都是潜在的过敏原,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致敏。有些过敏原是强致敏原,可以对大多数接触者造成过敏反应;而多数过敏原是弱致敏原,需要长时间接触才会引发过敏。
过敏患者的确有增加趋势。专家认为,这与现代社会卫生条件改善、工业化程度提高、环境变化以及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有关。压力、情绪和作息也可能诱发过敏反应。
“过敏体质”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小时候和长大后的生活环境和机体条件不同,过敏性疾病的症状可能会发生变化。如果有效回避或减少过敏原的暴露,过敏症状可能会减轻甚至消失。
有些人小时候不过敏,长大后却出现过敏症状。这通常是因为携带过敏易感基因,但幼时没有充分暴露在过敏原环境中。以动物皮屑过敏为例,人们一般在家中养猫或狗一段时间后才显现过敏症状。相反,有些人小时候过敏,长大后症状减轻甚至脱敏。儿童免疫系统尚未成熟,部分儿童的过敏症状随年龄增长而改善,甚至产生自发耐受。例如,超过50%对牛奶、鸡蛋敏感的儿童在5到10岁后会产生自发耐受,并持续终身。此外,一些人在移居到没有特定过敏原的地方后,过敏症状也会自然消失。
春季常见的小毛病如鼻塞、流鼻涕、眼睛发痒、皮肤瘙痒等,很可能是过敏所致。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且反复发作,应怀疑是过敏并积极就医。针对几种高发的过敏性疾病,这里提供一些实用建议。
过敏性鼻炎是最常见的过敏疾病,南方地区多以室内尘螨、霉菌、动物皮毛为主要过敏原,北方地区则还包括花粉。换季时空气成分改变和气压变化还会导致气道高反应性。过敏性鼻炎不仅会引起鼻子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症状,还可能诱发鼻窦炎、鼻息肉、分泌性中耳炎,重度过敏性鼻炎若不积极治疗还可能引发哮喘。
应对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鼻腔冲洗、远离过敏原和增强免疫力。药物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喷雾剂等。常规使用温盐水或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能缓解鼻塞和鼻痒。适当运动锻炼,如游泳、散步、慢跑和瑜伽等,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E的食物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过敏性哮喘发作前常有先兆症状,如打喷嚏、流涕、咽痒、咳嗽、胸闷气短等,严重时可出现气促、喘鸣、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广泛使用的药物是含有吸入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联合制剂。季节性哮喘患者可在高发季节前咨询医生建议,判断是否需要提前用药。一旦哮喘发作,应及时用药并保持呼吸道通畅。严重哮喘发作时需立即送医治疗。
春季常见过敏性皮肤病包括荨麻疹、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肤病和湿疹。发现身上长片状风团伴有明显瘙痒、红肿时,要警惕过敏性荨麻疹。接触植物花粉、洗涤用品、护肤化妆品等出现小丘疹、红肿、红斑、灼热、水疱等症状时,要警惕接触性皮炎。治疗方法包括使用糖皮质激素药膏、抗炎止痒药物、免疫抑制剂和光疗等。急性发作期应适当忌口,平时注意规律作息,做好皮肤清洁、保湿和防晒。
过敏性结膜炎在过敏高发期表现为眼痒、频繁揉眼、结膜充血发红、频繁流泪、灼热感、畏光、分泌物增加和视力下降等症状。应对方法包括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抗过敏药、抗生素等药物治疗,适当冷敷或用生理盐水清洗眼睛。反复发作的患者需明确并去除过敏原,保持家居环境清洁,减少与动物、花草接触的机会,少吃海鲜等,同时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大众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jjrbwx.com/4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