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W(01810.HK)的量产车型SU7标准版近日在安徽德上高速发生严重碰撞事故。该公司股价昨日跌5%,今日早盘一度下跌近4%后反弹,截至发稿涨0.46%,报46.70港元。
安徽省公安厅通报称,2025年3月29日22时44分,一辆小米SU7在德上高速池祁段施工区域发生碰撞事故。事发路段因夜间养护封闭主车道,引导车辆借道逆向车道通行。根据小米官方披露的行驶数据,车辆在识别前方障碍物后触发预警并启动自动制动,随后驾驶员接管进入手动驾驶模式,但最终仍以约97km/h的速度撞击隔离桩。
此次事故暴露出SU7搭载的纯视觉智驾方案在极端场景中的技术边界。智能驾驶工程师分析指出,SU7标准版未配置激光雷达,在夜间低照度环境下,摄像头对施工区域临时布设的异形路障识别可能存在延迟。当车速超过85km/h时,纯视觉系统的有效检测距离不足200米,留给系统的应急反应时间仅约7秒,低于行业建议的安全阈值。
资本市场对事故反应迅速。4月1日港股开盘后,小米股价放量下挫,盘中最大跌幅达6.3%,终盘收报46.5港元,单日市值蒸发逾120亿港元。尽管雷军通过社交媒体表态将全力配合调查、妥善处理善后,但投资者更关注事故暴露的技术隐患。海通国际研报指出,SU7上市首周斩获8.9万订单的亮眼成绩背后,智驾系统的可靠性验证周期被显著压缩,此次事故或倒逼企业重新评估技术路线。
业内人士认为,小米SU7标准版没有激光雷达,纯视觉模式在夜间识别效果相对欠佳,可能存在障碍物识别不够及时到位的问题。另外,在车辆行驶速度超过100km/h之时,由于检测距离相对有限,AEB存在没有触发的可能性。目前BEV+OCC的智驾方案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生成车辆周围环境的BEV鸟瞰图视角,并通过OCC占用网络技术对周围环境进行三维重建,识别出可通行和不可通行的空间区域。这一方案需要较高的技术门槛和算力支持,尤其是在边缘设备的推理效率上。对于一些细小及不规则的障碍物可能会存在误检和漏检的风险。
SU7事故后,激光雷达概念股走强,港股上市的速腾聚创今日大涨超7%。中信建投分析认为,随着NOA功能向15-20万元车型下探,单车型激光雷达搭载量将从当前的1-2颗向3-4颗演进,2025年行业渗透率有望突破25%。国金证券表示,随着激光雷达的成本不断降低、技术成熟度提升以及自动驾驶功能的提升,未来几年车辆搭载激光雷达的数量有望增加,进一步推升激光雷达放量空间。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大众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jjrbwx.com/5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