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科学突破奖揭晓,5位科学家因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获奖 开启GLP-1药物新纪元!4月5日,2025年度“科学突破奖”在美国洛杉矶揭晓。该奖项是目前全球奖金额最高的科学奖项,本年度设有3个“生命科学突破奖”、2个“基础物理学突破奖”和1个“数学突破奖”,每个奖项的奖金为300万美元。
今年有8位科学家获得生命科学突破奖,他们在推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药物开发、变革多发性硬化症(MS)治疗以及开发前沿基因编辑技术方面做出了关键贡献。其中五位科学家因在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的开发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而获奖,他们分别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内分泌学家丹尼尔·J·德鲁克、美国哈佛医学院教授乔尔·哈贝纳、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Jens Juul Holst、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化学家Svetlana Mojsov以及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科学家Lotte Bjerre Knudsen。他们的互补性贡献促成了针对糖尿病和肥胖症的高效药物的诞生,开启了GLP-1药物治疗心血管代谢疾病的新纪元。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学家斯蒂芬·L·豪泽与哈佛大学流行病学家阿尔伯托·阿斯凯里奥因揭示多发性硬化症(MS)致病机制共同获奖。豪泽团队证实免疫系统B细胞产生的抗体可能是致病元凶,阿斯凯里奥团队则证实爱泼斯坦-巴尔病毒感染会显著增加MS患病风险。
华裔科学家刘如谦因其开发的碱基编辑和先导编辑两种强大且广泛使用的基因编辑技术获得另一个“生命科学突破奖”。这两种技术能够修正导致患者遗传疾病的DNA突变,无需切割DNA双链结构,减少了意外后果。这些技术已被全世界实验室广泛使用,促进了数千项农业和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发表,并在动物实验中成功纠正了多种基因突变,治愈了一些血液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肌肉疾病及遗传性失明等。
在基础物理学领域,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4个实验组的13508名物理学家通过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实验,进行了多项精确测量,检验并验证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因此获得一个“基础物理学突破奖”。另一位得主是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Gerard ’t Hooft,他曾因对弱核力研究的贡献获199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并为理解强核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数学研究所的Dennis Gaitsgory因对朗兰兹纲领发展的多项贡献获得了“数学突破奖”。朗兰兹纲领整合了数论、几何与函数域等学科,被称为“数学大一统理论”。
过去十几年,多位华人科学家曾获“科学突破奖”,包括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和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王贻芳作为大亚湾中微子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在2015年首次精确测量了中微子振荡幅度sin22θ13,开启了未来中微子研究的大门。卢煜明则因发现孕妇外周血中存在胎儿DNA,用于产前基因测试,判断婴儿是否患有21三体综合征和其他基因疾病而获奖。
“科学突破奖”被誉为“科学界的奥斯卡”,颁发领域涵盖生命科学、基础物理学和数学,由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Facebook联合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夫妇、俄罗斯亿万富翁尤里·米尔纳夫妇及23andMe联合创始人安妮·沃西基等人赞助。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大众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jjrbwx.com/7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