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鸡蛋价格再度下跌。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4月9日,中国鸡蛋市场平均批发价为3.89元/斤,跌破了2月20日的阶段新低4.15元/斤。
当前产蛋鸡存栏处于历史高位,且正值产蛋高峰期,未来鸡蛋产能释放将加剧市场供应压力。二季度是蔬菜、猪肉的传统消费淡季,价格走弱预期明显,鸡蛋的替代效应减弱。此外,随着气温转暖及6月南方梅雨季节的到来,鸡蛋储存难度加大,终端需求缺乏持续增长动力。因此,二季度鸡蛋市场供需矛盾可能加剧,不排除蛋价再创新低的可能。
开年以来,全国鸡蛋市场价格先降后涨再降。以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例,1月16日散装鸡蛋平均价为5.4元/斤,随后价格走低至2月20日的3.9元/斤,之后迎来上涨,3月4日达到4.25元/斤,但近期又再度走低,4月9日报3.9元/斤。全国范围内,鸡蛋市场也呈现类似趋势。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1月13日,中国鸡蛋市场平均批发价为5.08元/斤,2月20日降至4.15元/斤,3月10日回升至4.27元/斤,4月9日再次跌至3.89元/斤。
前期蛋鸡养殖高利润和高补栏量导致一季度鸡蛋市场供应过剩。春节后,蛋价跌至成本线附近,产业乐观心态受到影响,小幅增加老鸡淘汰量。但由于蛋鸡养殖亏损出现时间较早且持续时间不长,淘汰量有限。同时,低蛋价触发了养殖端换羽热情,部分养殖户通过换羽度过节后淡季。低价囤货及换羽等因素改善了供应端,蛋价出现季节性反弹。然而,随着蛋价上涨,养殖端淘汰老鸡的热情再次下降,叠加前期补栏鸡苗新开产量继续增加,供应端压力再次累积,蛋价重新陷入跌势。
从供应端来看,根据补栏量、出栏量等指标推断,4月至6月产蛋鸡存栏量将持续增加,6月将达到13.3亿只左右,供应压力将持续增加。从需求端来看,4月初受清明节提振,市场需求尚可,但节后缺乏节日支撑,终端消费低迷。随着气温升高,鸡蛋存储时间缩短,下游采购意向谨慎,市场需求呈下降趋势。4月末至5月初,劳动节因素或使需求有所提升,但5月中旬以后,高温和湿度增加导致鸡蛋质量问题频发,需求再次下降。6月进入梅雨季节,市场进入传统淡季,需求将进一步下降。因此,二季度市场需求变化趋势为“减-增-减”,需求端对蛋价的提振作用有限。
在供应端持续增加、需求端提振作用有限的情况下,养殖端是否会通过去产能来扭转供需格局?一季度饲料成本上升,加上春节后蛋价大幅走弱,蛋鸡养殖利润由盈转亏。但近几年蛋鸡养殖均处于盈利状态,养殖端抗跌能力较强,面对短期亏损,主动大幅去产能意愿不强。加之产蛋鸡存栏处于历史高位,供给压力改善预期不大。
从消费替代性关系上看,蔬菜、猪肉与鸡蛋关联最强。预计二季度全国蔬菜供应充足,生猪行业也处于产能恢复兑现期,市场供给充足。此外,二季度为蔬菜、猪肉消费淡季,在供强需弱格局下,预计蔬菜、猪肉价格将维持低位,不利于鸡蛋市场消费。
目前来看,二季度鸡蛋市场基本面情况已较为清晰。前期蛋鸡养殖高盈利水平及高补栏量将逐步兑现,二季度蛋鸡开产量将显著增多。按照当前淘鸡日龄,淘汰的老鸡数量无法覆盖新开产增量,正常淘汰节奏下,供应压力在4月将快速释放。随着气温回升,贸易商库存空间也在压缩,蛋价可能会持续走弱,直到大幅淘汰老鸡情况出现才有可能逆转短期供应过剩格局。
进入2025年后,蛋鸡养殖端成本有所上涨,基本回升至2024年9月水平,伴随着蛋价下跌,当前养殖利润显著缩水,但亏损时间和幅度有限,远达不到去产能的效果。考虑到未来产能变化,二季度养殖端亏损程度可能扩大。
对于蛋价后市,二季度供应端将持续增加,而需求端提振作用有限,鸡蛋市场供需矛盾将加剧,蛋价或会再创新低。具体来看,清明节过后,受市场需求减弱及供应增加影响,蛋价将持续走低,全国均价可能跌至3元/斤左右。4月下旬及5月上旬,市场需求或有好转,有望拉动蛋价触底回升,但在供应端压力制约下,涨幅有限。5月中旬以后,随着需求逐渐减弱,市场供需矛盾加剧,6月下旬蛋价最低可能跌至2.70元-2.80元/斤。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大众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jjrbwx.com/7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