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基本医保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是完善医保制度、解决人民群众突出关切的重要改革举措,更是促进我国劳动力顺畅流动、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举措。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落实和完善异地就医结算”的任务要求。这已经是异地就医结算连续第九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这一年,为有效缓解部分需要长期门诊治疗的参保群众就医负担,国家医保局等多部门持续完善政策。9月,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印发《关于稳妥有序扩大跨省直接结算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的通知》提出,在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5种门诊慢特病费用医保跨省直接结算的基础上,新增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纳入跨省直接结算范围。这也是跨省直接结算门诊慢特病的首次扩围。12月1日,全国医保正式上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冠心病、病毒性肝炎、强直性脊柱炎等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
至此,全国所有医保统筹地区作为就医地均可提供这10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的跨省医保直接结算服务,且这10种门诊慢特病已基本覆盖全国跨省报销门诊慢特病费用的90%以上。
随着人口流动增加,尤其是老年人随子女迁居数量增加,扩大直接结算病种范围的政策效果可谓立竿见影。仅以2024年12月的数字为例,5种新增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超过2万人次,减少参保群众垫付479.36万元。
在结算病种不断扩围的同时,提供跨省直接结算服务的定点医药机构的规模也进一步扩大。截至2024年底,全国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数量达64.40万家,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现县域可及。
不断推出的利民措施让越来越多的参保群众享受到跨省直接结算的便利。2024年,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人次达2.38亿,减少资金垫付1947.25亿元,分别比2023年增长了84.70%、26.71%。可以说,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不仅提升了参保患者在异地就医的安全感,而且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异地垫付医药费、两地奔波报销和长时间等待等问题。
做好异地结算,备案是关键。
近年来,“跨省异地就医备案”始终都是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上的高频服务事项。为破解有群众反映的异地就医备案难问题,这一年,国家医保局在全面实现异地就医备案“跨省通办”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备案材料、压实办理时限、完善线上服务功能,全年通过国家统一线上备案渠道成功办理备案1172.97万人次。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更好地加强业务协同,是有效提升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改革成效的关键。
2024年9月,国家医保局联合财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管理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多个维度完善异地就医管理服务,进一步加强了多层级、跨区域的业务协同。
在保障基金安全方面,《通知》明确提出要合理确定跨省异地就医差异化结算报销政策,做好基金运行风险评估,在确保报销水平合理的同时,确保基金合理使用。与此同时,为落实监管责任,《通知》从加强日常审核、完善费用协查、将异地就医费用纳入DRG/DIP管理等方面入手,提出将异地就医人员纳入本地同质化管理,强化就医地省级医保部门监督指导,压实管理责任。
不仅如此,为保障结算业务、信息流转和资金清算运行顺畅,《通知》还要求各地在问题协同、业务审核、信息共享等方面加强异地就医业务协同管理,持续优化提升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经办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这一年,为进一步提高跨省直接结算交易成功率,全国医保系统通过交叉调研、刷卡实测、搭建问题协同平台,探索建立报错问题常态化治理机制。
来自国家医保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实现每日跨省交易量平均360多万笔,成功率稳定在95%以上。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大众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jjrbwx.com/8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