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项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的最新研究引起社会关注,该研究显示,由CT检查引起的癌症可能会占每年新增癌症病例的5%。
CT,是大众检查身体最常见的影像学检查之一,当医生建议做CT检查时,“有多大辐射”“辐射会不会致癌”都是大众关注的话题,4月23日,上游新闻记者针对相关问题采访了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放射科主任陈伟教授。
CT辐射有多大?
CT是一种医学影像技术,它利用X射线对人体进行“分层扫描”,再通过计算机合成图像,现在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
陈伟教授介绍,像CT、X线这样的医学检查,虽然有一定的辐射,但是对普通人来说,只要单次检查剂量通常远低于100毫西弗(致癌风险显著增加的阈值),一般不会给健康带来危害。
以胸部CT平扫为例,它的辐射量通常为6-8毫西弗,其他单部位CT(如头部、脊柱)的剂量一般为2-6毫西弗,均不到致癌风险显著增加阈值,“故对于普通成年人而言,一年内接受1-2次常规CT检查,通常不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哪些疾病要做CT检查?
一般而言,车祸、高处坠落等导致的骨折、脑出血、内脏破裂等外伤,需要立即做CT,明确受伤部位。
或者被怀疑有肺炎、肺栓塞、肺癌等肺部疾病,也需要做CT,找到病灶。
此外,对主动脉夹层、脑动脉瘤等危急病症,CT血管造影是首选检查手段。
不过,陈伟教授也提醒,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进行CT检查。
以下四类人群要特别注意:第一类,孕妇,尤其是怀孕前3个月,胎儿对辐射敏感,除非紧急情况,否则应避免腹部CT。第二类,儿童,优先选择B超或MRI,必须做CT时,检查设备启动“儿童模式”,减少辐射剂量。第三类,肾功能不全人群,做增强CT需注射含碘造影剂,可能加重肾脏负担,肾功能不全者在做此类CT前需提前评估。第四类,未治愈甲亢、中重度过敏者,不推荐增强CT检查,但可考虑CT平扫或MRI替代。
如何降低CT辐射
首先,患者在检查前要主动与医生沟通,告知医生病史、过敏史,确认检查必要性。
其次,在CT扫描过程中,可穿戴铅衣、铅围脖、铅毯等防护设备,降低辐射风险。
如果条件允许,可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选择低剂量扫描技术,以降低辐射风险。
检查后,要及时保存既往CT影像,避免因资料不全重复扫描。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其他无创或低辐射的检查方法。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大众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jjrbwx.com/8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