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短命电子产品:谁杀死了上网本?技术革新下的昙花一现!2006年,华硕成为全球第二大代工厂,主要为戴尔、惠普代工电脑和服务器。尽管取得了显著成就,华硕仍面临“代工业务占比过大”的焦虑,特别是在2005年尝试推出高端游戏本失败后,公司急需寻找新的突破口。
2007年,华硕推出了一款低价笔记本电脑——华硕Eee PC,这款产品不仅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电子品类,还引发了一场产业革命。上网本在巅峰时期,全球年销量接近4000万台,但其从诞生到衰败仅用了不到6年时间。
Eee PC的名字来源于“Easy to Learn, Easy to Work, Easy to Play”,意指易学、易用、易娱乐。首代Eee PC采用7英寸屏幕、900MHz Intel Celeron处理器、2GB内存和4GB SSD,预装了Xandros定制版Linux系统。与当时的主流笔记本相比,Eee PC的配置显得相当简陋,但其低廉的价格(299美元)吸引了大量消费者。上市四个月内,Eee PC售出30万台,成为当年的黑马产品。
随着Eee PC的成功,宏碁、戴尔、惠普等国际巨头纷纷跟进。2008年,上网本销量达到1080万台,2010年更是突破3900万台,市场份额占到了PC市场的10%以上。价格优势是上网本成功的关键,宏碁推出的Aspire One甚至将价格降至200美元以下。在深圳华强北,山寨上网本也迅速兴起,价格低至几百元人民币。
上网本的崛起还受益于2007年的金融危机,经济衰退使得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上网本因其低价优势而受到青睐。此外,上网本意外地进入了教育市场,成为发展中国家政府采购的首选,进一步推动了销量增长。
然而,上网本的辉煌并未持续太久。2010年销量达到3940万台后,2011年骤降至2940万台,2012年仅为1413万台。2013年,各大厂商陆续停产上网本,标志着这一产品的终结。
上网本的快速衰败有多方面原因。首先,苹果公司在2008年推出了MacBook Air,以轻薄设计引领潮流,随后又在2010年发布了iPad,彻底改变了移动计算设备的格局。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兴起,使得上网本在便携性和功能上失去了优势。消费者可以选择性能更强、同样轻便的笔记本电脑,或更适合上网和娱乐的平板电脑及智能手机。
尽管上网本最终被淘汰,但它对消费电子产品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上网本推动了笔记本电脑的普及,启发了超极本、Chromebook和Surface等产品的创新。它短暂的存在,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大众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jjrbwx.com/9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