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服务需求呈现新变化,基础照料向专业照护转变的探讨
我国养老服务需求呈现新变化,从基础照料向专业照护转变,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老年人对照护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日常生活照料,还需要医疗、康复、心理等专业服务,养老服务需求的变化反映了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的趋势,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加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
养老服务与群众生活紧密相连,是许多家庭的必需品,直接影响着亿万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我国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和实现方式也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性变化。
在服务内容上,从主要提供生活照料的基础性服务转向以长期照护为主的专业性服务。当前,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如“衣、食、住、行、用”已得到较好满足,但失能失智等长期专业照护服务仍然不足。据调查,我国约有3500万失能老年人,占全体老年人的11.6%,老年人患病率是总人口平均水平的四倍。许多失能老年人迫切需要助医、助餐、助浴等上门服务。随着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成为主要供给方,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养老服务逐渐从补缺性向普惠性转变,从基础性服务向改善性服务扩展。
在服务模式上,从家庭赡养为主转变为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为主。随着家庭结构日益小型化、空巢化,传统的“养儿防老”、“轮流赡养”等家庭养老模式难以持续,越来越多的家庭接受社会化养老服务。多数老年人倾向于在家养老,希望得到更多外部支持。推进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建设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让老年人在家也能享受到类似机构的专业服务成为优先发展方向。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既回应了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也是贯通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形态的关键突破。社区汇集了老年人所需的各种服务资源,既可通过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将机构养老引入社区,又可通过上门服务、建设家庭养老床位等方式将专业服务延伸到家庭,便于老年人享受“床边”、“身边”服务,主动赋能居家养老。实践中已经形成了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加社区养老服务站点的嵌入式服务、“一老一小”服务综合体等新兴业态,串联起“社区+居家”的全链条服务。
在需求层次上,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逐步向追求自立和自我实现转变。随着我国“60后”人群陆续进入老年,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被广泛接受,追求“体面有尊严地老去”成为共识。老年人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更多追求丰富多元的生活享受、感情归属和自我实现。养老服务更加注重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主动享老”逐渐取代“被动养老”。在养老服务过程中,更加尊重老年人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激发老年人内在活力和潜力,避免过度照顾。旅居养老作为融合养老、旅游、健康、文化、教育、体育等行业的新业态,使老年人向往的“诗与远方”成为日常所及。
在服务手段上,从劳动密集型服务逐步向人工智能和智慧辅具用品广泛应用转变。养老服务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全天候、全方位、高频次、近距离的直接接触式服务。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以及智能化辅具用品的普遍应用,一个新的趋势正在形成,即以智能设备为基础设施,以老年人服务需求信息为要素,以线下服务圈为支撑,共同构成全新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链。通过老年人能力评估,建立数据采集、归集共享、质量评估等工作机制,建立老年人信息数据库,动态调整、实时归集更新老年人数据和服务需求。基于全国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将养老服务的人、财、物资源进行系统化整合,以数据和算法为手段,实现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化、智能化对接匹配。特别是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高技术产品嵌入养老服务应用场景,进一步改善老年群体用户体验,有望成为推进养老服务转型升级的关键变量。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jjrbwx.com/jjrbwx/1962.html发布于 2025-10-28 13:04:53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大众参考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